全要更新、改造或大修 上海将全方位摸底住宅电梯并破解高龄电梯更新改造难题
长宁区延安西路501号,一维修工正在检测故障电梯。早报资料
目前,上海电梯数量大约16万台,居全国城市之首。元旦前夕,在市政协专项提案跟踪办理活动上,市质监部门透露,2013年,上海对六区616台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全未达标。
为保障电梯安全,质监部门将制订方案着力解决老龄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难题。同时,上海还启动了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地方标准制订,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出台标准。
电梯风险评估标准将出台
市质监部门在市政协提案委举行的“消除上海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提案跟踪办理活动上透露,在全市现有的电梯中,有乘客电梯11.8万台、载货电梯2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4万台,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0.8万余台。其中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数量已达1.4万余台,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电梯数量约2500台。
近年来,徐汇、长宁、普陀、杨浦等区政府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通过“实事工程”等形式,对梯龄较长、故障频率较高的电梯进行了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市质监局坦言,去年全年,对浦东、长宁、黄浦、普陀、闸北、徐汇等区域内住宅电梯,特别是老旧电梯进行了评价,结果616台电梯全部没有达到“健康”标准,其中117台需要更新、106台需要改造,而剩余的393台全部需要大修。
市质监局正在协同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对申城所有的住宅电梯进行全方位摸底排查,随后将制订具体方案着力解决老龄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难题。针对本市部分老大楼、老小区维修资金使用枯竭,甚至没有建立维修资金的情况,将采取多种方式筹建资金,方案包括向市、区县政府建议将此类大楼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制订专项计划予以解决;建议业委会在申请实施高层居民住宅综合整治修缮时,将电梯的更新改造作为综合整治的一个修缮科目,对符合要求的,经规定程序后争取政府的财力补贴;建议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讨论决定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数额,自筹资金对老旧电梯进行维修、改造和更新。
目前,上海已经启动了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地方标准制订,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出台。
电梯困人30分钟完成救援
质监部门在答复中还透露,2012年,上海发布地方标准《电梯主要部件判废技术要求》,该标准是全国第一部涉及电梯判废的相关技术标准。但是由于电梯是高度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果一刀切地强制规定电梯整机的报废年限,过于笼统,也不科学,社会各方很难认可,实际操作也比较困难。因此,质监部门在《上海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修订过程中提出,电梯生产单位必须在电梯出厂时明确电梯或电梯主要零部件的正常设计使用期限,对于超过正常设计使用期限的电梯则采用安全技术评价的办法,对每台超期限电梯进行逐一评价。
同时,上海正在探索建立电梯维保信息公示制度。目前,在《上海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修订过程中,已提出增加“承担住宅小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应当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公布最近一次的维保信息”条款的建议。同时,在法规未明确规定相关内容前,今年已选择部分小区率先开展试点,要求电梯维保、使用单位定期在电梯内公示电梯维保信息,便于普通乘用者对使用、维保单位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体系方面,上海已经实施全国最严格的应急救援标准,督促全市电梯维保单位均设立了24小时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确保电梯困人后30分钟内完成救援,并已将此作为对其获证后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指导各区、县组建了由17家大型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参加、由分布于全市的91个网点组成的二级应急救援网络,并与市“110”指挥中心联动,近年实际救援用时平均为19分钟。
文章来源于《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