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能够感受到的情感,没有比来自父母的爱更深厚无私了。或因为大爱无形,却感天动地,润物无声,一路相伴我们成长。而我们却常常浑然不觉。等我们自己也老了再想起父母的时候,或许父母已经不需要了。此刻,“子欲养,而亲不待”,徒留憾恨。所以,人的一生中,许多事情可以视轻重缓急选择做,唯有报答父母爱与情不能等。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他们给与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爱,并且在这份伟大的付出中默默地、无所求地先我们老去。因此,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该怎样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呢?《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十全十美,我们可能做不到,但学会顺从父母、尊重父母,这是我们做子女最起码的孝心。我们得他们传承而来,不管他们是老态龙钟,还是皓首苍颜,他们都是我们最应该爱护的人。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并不是艰难的事。
我的父母,都快八十岁了,住在老家,身体还算硬朗,他们在哥哥公司里帮着做些事情。早些年,我和哥哥曾劝父母可以歇一歇了,但他们却怎么也闲不下来,说干点活就好比是一种运动,对身体反而有好处。每天上午,父亲要打扫公司各办公室的卫生,还要灌几十个热水瓶。午餐后,父亲一般会休息会,下午去麻将室和朋友们一起搓搓麻将,打发点时间。到了烧晚饭的时间,母亲则和一名工人围着厨房忙开了,洗菜烧菜,准备为大家烧上一桌丰盛的工作餐。母亲的眼睛极好,现在还能穿针引线。下午空闲了就坐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做做针线,家犬“旺仔”趴在母亲脚旁,脑袋搁在腿上,一副很惬意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充实而有规律。本来担心会累着他们,然父母却欣然乐在其中,一做就是近二十年。这些年来,父母身体一直很健康,没什么大的毛病。父亲说,要是去挑担子,还未必会输给年轻人呢。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做为子女的我们应该理解和支持他们。
每次回老家去,我都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应酬,留出更多的时间陪在父母身边。母亲会把她自己手工做的衣服、围兜、包头布、手帕、布包等等“宝贝” 摆出来,一件件拿给我看。哪些是她新做的,哪些布料的花样特别好看,可以做衣服给我穿,花花绿绿的一大堆。我则边看衣物边和母亲讲讲我们在外地的生活、工作、孩子的学习……我知道这些都是母亲非常关心的。
每次回去,待了没几天又要返回。母亲常常说:你们来回匆忙,太累了,我也不放心你们赶路,每个星期打个电话来就可以了。父母的宽容令我心生温暖,也很愧疚。所以,在不能经常回去的时候,我每星期至少打一个电话给父母。虽然有时通话没什么新鲜的事,所说的话也是大同小异,但我知道父母那边在渴望了却对我的牵挂,而我又何尝不想听听电话那头传来的慈祥和平安呢。
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会陪伴在老人身边,有的会在物质上满足老人。那么,如果我们小辈们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工作学习努力向上,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报答?远在外地,常回家看看,何尝不是一种尽孝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会忘记父母并排站在巷子口目送我们回杭的身影;不会忘记妈妈拿手的红烧肉和针线活;不会忘记父母谈到哥哥嫂子们相互扶持、相亲相爱时脸上的欣慰……父母就是我们的家,父母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家。父母是我们的根,有了根,我们就不是漂流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