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耀江杯”乒乓球赛夺冠记

发布日期:2018-08-03 13:51:50浏览次数:1639

    2018年8月2日,这是普通夏日的一个晚上。刚洒泼的一场豪雨,给燠热多日的杭城带来了些许凉意。

    此时,在杭城标志性建筑西湖文化广场环球中心十八楼,由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举行的第二届“耀江杯”楼宇社区乒乓球赛正在激烈地进行。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赛,参与者是来自西湖文化广场所在楼宇和所属社区各单位的普通工作者。平素少有交集的一群人,因为参加这场比赛,而聚到一起来了。在现代人疲于公务和商战、少有健身和社交机缘的当下,组织这种活动,无疑是一种善举。

    代表杭州出版社出战的我,“芳龄”69,无疑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经过头天的两轮比赛,常年挥拍,把打球作为一项爱好和健身项目的我,不出意外地进入男子前8。

    近七时,比赛开始。第一轮是8进四的比赛,获胜者进入前四,败者则被淘汰。两场比赛结束后,轮到了我上场。与我对阵的,是个年近三十、有些斯文的小伙。他横拍双面反胶,感觉基本功还可以,但球技略逊我一筹,没费太大劲,就三比零赢了他,取得了有资格“觊觎”奖杯的半决赛权。

    呵,组织者还真有心,特地精心制作了大拇指翘挺状的水晶奖杯。看着那放在台上那亮晶晶的奖杯,我不由得有些“心驰神往”。

    接下来是半决赛,我的对手,是上一届对阵并赢过的财税局的一位郭先生。此君是羽毛球高手,打起乒乓球来,也有打羽毛球的特点。长拉上台的球,前冲而又飘忽。不过,这对进攻型打法的我,构不成什么威胁。对他拉上台的球,我看准机会就往两只角猛扣。结果,又顺利地以三比零结束了战斗。

    决定第三名的比赛结束后,就是压台戏冠亚军决赛了。与我对阵,站在我球台对面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帅哥。帅哥是环球中心一家公司客服中心的,算是在主场比赛,那些在赛场服务的美女、小哥便成了为他加油的拉位队。

    决赛阶段,五局三胜制。比赛开始前,我俩练过一会球,约略知道了点对方的球路。他以低而转的削球见长,又发得一手不错的反手侧旋球。嗨,这正是我的软肋哎。我这人,平时打球,心理素质就不大好,此时心里不免有些发怵。好在白天我“临阵磨枪”,在网上看了一些比赛心理学的帖子。临上场时,我暗暗激发自己:要沉着冷静,拿出信心;要敢赢,莫趴下,这样才有获胜可能。

    心理上不居下风,但不等于就坐定能赢。比赛,毕竟还是要靠球技和水平的发挥来说话的。对面的帅哥看来也是有备而来,比赛开始后,他不但拿出了他的强项,把球削得又转又低,还看准了我反手接球较差的弱点,专发我反手急旋球。第一局,我频频吃他发球,11:7,他先拿下一局。第二局,他如法炮制,专打我的痛点。而我,仍没找到有效对付的办法,抵抗了一阵,我又输了第二局。

    第三局开打,我自知没了退路,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我不断暗暗对自己说,别紧张,放松打,沉住气,战到底。对面的帅哥可能因为两局在手,看到胜利在望,心理不免有了些变化,打得有些束手束脚。在我,因为前两局急旋球吃下来,悟出了一点门道,多少找到了一点接球的感觉,吃他发球明显地少了。以此为转机,我利用发球抢攻,连连得分,拿下了第三局。

    关键的第四局开始,双方比分交错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对方领先。打到中局后,他领先了三四分,眼看我败局已定。利用捡球的机会,我反复提醒自己,不泄气,不放弃,能翻过来最好,输了也无所谓。

    说来也怪,或许是这种提醒起了作用,打到7比10时,我沉着应对,连得三分,打成10:10。这下,我把自己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但接下去的对峙,三个回合,我都落后一分,此刻,命运之神不知怎么又眷顾了我,我竟连得三分,15:13,赢下了这一局,从而取得了大分2:2的结果。

    决胜局开始后,我越打越有信心,而小帅哥则显然气势大减,开局不久,我就大比分领先。但此时,胜负天平似乎又起了变化,小帅哥放手一搏,连连得分,而我则有些求稳怕输,结果让他连追几分,打成8:9。眼看又面临命运之战。这时,赛前的心理强化起到了作用,稳定情绪后,我连得两分,结束了这场水平不高、但过程却是跌宕起伏的比赛。

    颁奖式上,站在环球中心18楼上,手捧男子第一名的获奖证书和奖杯,俯视灯光璀璨的杭州夜景,油然从心底升起一种拼搏后获胜的喜悦。

   最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                                                                                                                           

                                                                                                            杭州出版社审读室  钟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