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上虞-朗读者》——俞金梅博客

发布日期:2017-06-06 13:42:25浏览次数:1606

最近最热门的综艺节目,无疑是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的由董卿主持,并兼制作人的《朗读者》。《朗读者》的出现与热播,说明在普通电视大众文化渐渐萎缩的今天,人们的内心还是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回归本源的渴望。 朗读,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能让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用董卿的话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对于董卿,对于她制作的《朗读者》,好评如潮,我这里就不锦上添花了,今天要说的是,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上虞日报全媒体制作的《上虞.朗读者》。 

    首期《上虞.朗读者》是由胡耀灿先生创作的《浪下听泉》,镜头前的胡老师仪态闲定,缓缓走入你的视线,他用不紧不慢,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随着文字的深入,让你的心慢慢静下来,静下来。覆后山石河的悠长历史,石河中每一块有生命的石头,许多许多石头组成了灵动而诗意石浪,石浪上顽强攀援的爬山虎和开着鲜艳花朵的紫藤,更神奇的是,在这石浪下面,仔细凝听,能隐约听到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不用我说,你早陶醉在这美妙神奇的自然景象中了吧?!把人放在历史长河中,就如白驹过煦;把人放在广阔的自然中,不如沧海一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短暂的每一天呢!

    第二期是董国光先生的《成就点亮一盏灯的人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我听过好多遍,对董兄带着浓重上虞口音的普通话也早己习惯,可是,用朗读的形式又过滤一遍,还是被感动到了。八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无数志愿者的脚印留在了燕河岗上,那盏昏暗的灯却透过了层层薄雾,一直指引着他前进。平静的朗读声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曲解和艰辛。八年慈善路上,只有亲身走入他身边的人,才能体会一二。王松堂走了,点亮一盏灯还在。      

    第三期是陈秋强先生创作的《沉重的辉煌》,陈先生用略带沙哑声音,简洁讲述了先贤谢灵运坎坷独特的一生。第四期是阮佳波先生《你好!二十五岁先生~写给本命年的自己》,他用行动,一字一句,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回信,早早收获了献给青春最好的礼物------《乘着公交游上虞》,他的书刚一出版,就受到了各界关注,圈获了好多年轻的粉丝。

    刚刚听完《上虞.朗读者》第五期,何夏寿先生的《母亲:我的教育家》。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肯定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何先生的母亲没上过学,但她心地善良,豁达。“只要对孩子好,书便可教好的”,“手指头伸出还有长短”,多么朴实的语言啊,可这接地气的话语中藏着深深哲理,让何先生对“善

待教育”有了新的领悟,他的母亲,无愧称为教育家。何先生用真情实感写下的《母亲:我的教育家》,怎会不好评如潮呢?他饱含深情的朗读,定会再次感动你我。

    意外的是,这每一期的主角,都是我们身边的人,讲述的也是上虞的山水人事。可能源于我对文字的爱好吧,五期节目中的朗读者我都见过,仰慕过。或声音,或文字,或为人处世,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我的良师。

    一个好的栏目,定位很重要。《上虞.朗读者》既要传承朗读的初心:用朗读声感动自己,感染大众,又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他们把文本定在由每位朗读者自己创作然后自己朗读,为的是营造一种上虞人写、上虞人读的特有文化情感,难怪每一期看到的人,聆听到的事,都这么亲切。

    愿《上虞.朗读者》越办越好,愿我们都来聆听这朗读声,她会给你营养,她会给你解惑,她会给你的人生注入活力。愿你爱上朗读,爱上《朗读者》,任韶光老去,让心灵在充盈的朗读声中青春永驻!

上虞市民中心物业服务处 俞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