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把人物容颜的英俊或靓丽数值,称作颜值。这个颜值,是近三五年流行开来的一个概念,并衍生出了颜值高人、颜值爆表、颜值社交等等热门词汇。美国《认知科学趋势》一篇文章对颜控流行的研究结论:“根本上是人们把相貌商业化的结果,相貌被当成商品或者一个消费符号”。
的确如此,颜与德、智、体、情一起,已经构成现代人走向成功的自身五要素。英国刊物《现代人》指出:权力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最高点,长相(以及身高、肌肉、语音语调)和成就一样重要。这话说的振聋发聩,但并非无的放矢。
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句影响广泛的俚语:“漂亮的脸蛋长不出大米”。时至今日,恐怕绝大多数人已经改弦易辙,相信漂亮的脸蛋一定会长出大米。环顾左右,“小鲜肉”受热捧,年龄与相貌成招聘硬性条件、美容风行……就是佐证。虽然完全靠颜值吃饭的人不多,但靠颜值吃得比别人好的人则比比皆是。
据说,颜值高低是根据用户接受后的“喜欢”或“无感”的百分比计算出来,越接近1者颜值越高。这个很容易理解,也不难测算。不过,既然脸蛋可以长出大米,那颜值就应当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格。而这个经济价值和市场价格,受制因素众多,把它准确分析测算出来,非大衙门、大学者而难为之。
笔者作为物业工作者,试着通过两个微信招聘广告,对物业行业的颜值价值做个推算。其一,湖南中建物业最近招聘礼宾员,月薪中线位3600元,高于客服月薪中线位3100元16%,若按两个岗位工作责任和难度系数考虑,礼宾员月薪比客服低16%更合情合理,这里外32%的差别应当算做“面容姣好”的溢价。其二,金科物业中原分公司年前招聘保安人员,身高173 cm的月薪3500元,身高178cm的月薪4000元以上,每增加1cm身高,相应会带来100元的增值。在物业行业是不是可以这样推定:35%左右的溢价,是颜值的综合价格;1cm身高增加100元,是颜值要素的单项价格。
硬要推算物业行业的颜值价格,其实是个笑谈,但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本意是提醒同行,应当树立正确的颜值消费观念。根据行业特点,既要讲究一点颜值,因为英俊靓丽总比一帮“歪瓜裂枣”赏心悦目;又要避免单纯追求颜值,因为完美服务只靠英俊靓丽是不能实现的;更要防止颜值高消费,因为所有成本包括颜值的消费成本都是需要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