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租售并举 深圳迎“后租赁时代”

发布日期:2018-01-09 23:28:05浏览次数:1502

    一年多之前,一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将“租购并举”的措施首次铺展在众人面前。随后,一系列囊括增加租赁住房供应、规范租赁市场等内容的政策措施在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出炉”。

    租赁市场规模堪称全国最大的深圳,从8月起也持续“祭出”一系列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举措。从进一步推出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改造的相关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模式到以政府为首运行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再到银行涉足租赁领域,深圳的租赁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历史性大变局。

    入选理由

    市场在变化,观念在变化,需求也在变,当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实现“租售并举”成为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深圳开始不断探索住房租赁时代的新举措。从8月开始,深圳一直“大招”不断,住房租赁市场也因此迎来一轮大变局。

    新闻回放

    7月,深圳成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8月,市规土委发布《深圳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 市 场 的 实 施 意见》(征求意见稿)及《深圳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9月,深圳万科与南园街道玉田村就物业托管签约。10月,龙华民治街道的第一宗“只租不售”纯住宅用地挂牌出让。

    11月,建行深圳分行与招商等11家房地产公司,以及比亚迪等11家企事业单位举行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签约。12月,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

    政企合作模式诞生

    8月28日,由深圳市规土委牵头制定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实施意见》”)及《深圳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工作方案》”)横空出世。

    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对城中村改造方式的新探索。《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继受单位成立住房租赁企业或委托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将符合安全、质量、消防、卫生等条件的住房统一出租、规范管理,并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工作方案》甚至将城中村的规模化租赁具象化,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收购、租赁、改建等方式收储不低于100万套(间)村民自建房或村集体自有物业,经质量检测、消防验收等程序后,统一租赁经营、规范管理。

    这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城中村租房市场。数据显示,深圳城中村租赁住房占据总租赁住房约70%。虽然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户型的租房,但也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消防安全不合格、物业管理缺失、违法改建、“房中房”和“二房东”等问题。

    时隔一个月,位于福田区南园街道的玉田村与万科旗下深圳市万村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万村”)就物业托管签约。玉田村将物业统一出租给万村经营管理,万村则进行统一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除了提升基础设施及环境,美化公共界面,优化公共步行体验及活动空间之外,还将进行房屋界面及内部改造装修,植入物业管理、长租公寓、商业物业的管理运营方式。

    这一“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的模式,预示着政企合作进行城中村综合改造整治的大幕自此揭开。

    首块“只租不售”宅地

    引发房企激烈争夺

    在创新城中村规模化租赁之外,上述《工作方案》同时表明,将加大新增供应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力度。而10月11日,位于龙华民治街道的一块纯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刚刚“浮出水面”,便在深圳地产圈掀起轩然大波。这是深圳本年度首块纯住宅用地,更是第一宗“只租不售”的宅地。公告显示,宗地内租赁住房和商业用房在出让年期内须全年期(70年)自持,限整体登记,不得销售、转让,因企业破产清算、重组或股权转让、司法强制执行等情况而确需转让的,租赁住房及商业用房限整体转让。转让后,自持物业性质不变。

    一个月之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土地鏖战上演,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最终以总价10 .1亿元、配建37860平方米人才住房“笑傲群雄”,将这宗历史性的“只租不售”宅地收入囊中。“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除了罗湖、盐田、福田以外,深圳其他每个区都要拿地试点‘只租不售’。”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在土拍后的受访中表示。

    深圳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

    银行也深入参与租赁市场中

    深圳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开始运行。这个平台由深圳市住建局牵头推进,腾讯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支付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新运用,携手58集团等生态合作伙伴,以“互联网+租赁服务+公共服务”为定位,提供“一站式”的租赁信息服务。

    这个平台的推出,无疑是加快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不过,深圳租赁住房市场的这一轮大变局,除了政府与企业的参与,更是少不了金融机构。11月3日,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招商、华润、万科、恒大、中海、碧桂园、星河等11家房地产公司,以及比亚迪等11家企事业单位举行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签约。12月,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

    政企合作模式诞生

    8月28日,由深圳市规土委牵头制定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实施意见》”)及《深圳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工作方案》”)横空出世。

    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对城中村改造方式的新探索。《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继受单位成立住房租赁企业或委托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将符合安全、质量、消防、卫生等条件的住房统一出租、规范管理,并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工作方案》甚至将城中村的规模化租赁具象化,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收购、租赁、改建等方式收储不低于100万套(间)村民自建房或村集体自有物业,经质量检测、消防验收等程序后,统一租赁经营、规范管理。

    这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城中村租房市场。数据显示,深圳城中村租赁住房占据总租赁住房约70%。虽然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户型的租房,但也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消防安全不合格、物业管理缺失、违法改建、“房中房”和“二房东”等问题。

    时隔一个月,位于福田区南园街道的玉田村与万科旗下深圳市万村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万村”)就物业托管签约。玉田村将物业统一出租给万村经营管理,万村则进行统一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除了提升基础设施及环境,美化公共界面,优化公共步行体验及活动空间之外,还将进行房屋界面及内部改造装修,植入物业管理、长租公寓、商业物业的管理运营方式。

    这一“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的模式,预示着政企合作进行城中村综合改造整治的大幕自此揭开。

    首块“只租不售”宅地

    引发房企激烈争夺

    在创新城中村规模化租赁之外,上述《工作方案》同时表明,将加大新增供应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力度。而10月11日,位于龙华民治街道的一块纯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刚刚“浮出水面”,便在深圳地产圈掀起轩然大波。这是深圳本年度首块纯住宅用地,更是第一宗“只租不售”的宅地。公告显示,宗地内租赁住房和商业用房在出让年期内须全年期(70年)自持,限整体登记,不得销售、转让,因企业破产清算、重组或股权转让、司法强制执行等情况而确需转让的,租赁住房及商业用房限整体转让。转让后,自持物业性质不变。

    一个月之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土地鏖战上演,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最终以总价10 .1亿元、配建37860平方米人才住房“笑傲群雄”,将这宗历史性的“只租不售”宅地收入囊中。“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除了罗湖、盐田、福田以外,深圳其他每个区都要拿地试点‘只租不售’。”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在土拍后的受访中表示。

    深圳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

    银行也深入参与租赁市场中

    深圳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开始运行。这个平台由深圳市住建局牵头推进,腾讯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支付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新运用,携手58集团等生态合作伙伴,以“互联网+租赁服务+公共服务”为定位,提供“一站式”的租赁信息服务。

    这个平台的推出,无疑是加快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不过,深圳租赁住房市场的这一轮大变局,除了政府与企业的参与,更是少不了金融机构。11月3日,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招商、华润、万科、恒大、中海、碧桂园、星河等11家房地产公司,以及比亚迪、方大集团、研祥智能、兆驰等11家企事业单位举行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建行将联手上述房企推出5481套包括“C C B建融家园”在内的长租房源,面向比亚迪等企业。

    半个月之后,建行又高调宣布与深圳本土房企星河控股集团共同推出“C C B建融家园·星河荣御”长租社区,共计2687套不同面积的商品住房未来将成为租赁住房推向市场,这是深圳目前唯一一个整体租赁的商品住宅小区。

    建行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是通过“按居贷”来实现。另一方面,建行还会对房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这也意味着,以建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深入参与到租赁市场的供需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