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从被苏州园区法院罚款一事中学到什么?

发布日期:2017-02-15 22:54:39浏览次数:1468

 万科物业首席运营官 寿永春

   过去一个星期,在物业圈和司法圈都有讨论关于苏南万科物业公司被苏州园区法院罚款30万元一事,也有不少朋友致电或来信询问事件进展和公司看法,出于对司法权威的尊重,更为避免事态无谓扩大,万科物业保持了沉默并婉拒了一切媒体采访。

   因为一周以来一直身处此事,我想谈谈一些看法,尤其是谈谈在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1、关于万科物业这家公司。在27年的发展史中,坚持奉公守法经营、追求业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崇尚阳光照亮的体制,是每一位万科物业人如山的理念,从未动摇。在涉及到的任何经济纠纷中,万科物业也坚信只有合法合规才能得以妥善解决。


2、关于事件简述。项目门岗在法官出示工作证之后,即放行进入小区;当法官要拖业主车辆出小区时,员工考虑到业主本人不在现场无法核实,根据公司制度请求法官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但无法达成一致后,及时报警并向居委会报备,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尽管我们因此而被处罚,但我们主观绝无阻碍司法之意。


3、关于公司制度。万科物业在超过60个城市提供物业服务,经常需要配合各级公检法机关的执法工作,因此也经常收到来自各级公检法机关包括“协助执行通知书”在内的各种司法文书。所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实务经验,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要求员工在配合司法机关工作时需验证标准化的司法文书。但本次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司的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到执法工作在不同场景和不同地域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标准化业务流程可能会导致缺乏应有的执行弹性而引起误会。

 



 

4、我也留意到,网络上有一些对于公司员工的批评声音。一方面,如前文所言,针对该类业务,公司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员工是按照公司规定处理的;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专业性极强,而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客观上让每一名普通的物业员工都能像专业人士一样熟识各类法律条文难度很大。但经过此事,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普法教育,以更好地做好物业服务工作。


5、该事件经广泛传播后,不少同行也表示了担心,认为万科物业的做法可能会给业主及公众造成误导,会扩大物业公司的义务。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万科物业仅是依据《物业管理条例》及物业服务合同等履行安全秩序管理的义务,或有上述内部制度瑕疵,深表歉意。


6、关于复议。作为一家企业,如不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请求复议,对以角和分来计量的物业公司而言,30万人民币的罚款过于巨大,无法对股东交待。

   我谨代表公司对此事给苏州园区法院带来的困扰、对给物业行业带来的质疑深表歉意。同时感谢苏州各级法院对我们的普法教育,我们将以此为戒更好地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如因本次事件关于“物业公司是否属于协助主体”的讨论,而推动针对物业行业的进一步立法或释法,乃行业幸事。对于业主和媒体的监督和关切,在此也一并致谢,万科物业将一如既往提供品质服务,“让更多用户体验物业服务之美好”。
 

寿永春

2017-02-13